来源:草原古方
|蒙医蒙药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蒙医的系统理论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信仰“天人一脉”,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贯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传承至今,堪称古代科学的瑰宝。
蒙医药不仅有神奇的治疗方法,在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蒙医蒙药的独特之处
1.蒙医将人体看作与外界直接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从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体内的疾病;
2.蒙医诊断疾病时常常联合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3.运用针刺、灸疗、推拿、药浴、放血五种特色疗法治疗疾病,对身体伤害较小;
4.蒙医整骨术:利用人骨自然愈合原理,不使用仪器,不开刀、不打钢钉、不伤元气,依靠手法技术医治;
5.蒙医蒙药治疗血液病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6.蒙医用药结构自成一体,炮制工艺独特,天然药物特性明显﹔
|蒙医蒙药的历史性
《蒙古秘史》记载:一次在作战中,成吉思汗颈部受伤失血,在危急关头,他的部下半夜不顾性命冲破敌人包围,去寻找酸马奶应急,这说明在一千年前的蒙古部落,对失血过多的人用酸马奶来抢救,已成为熟练经验。
在《四部医典》中记载︰针刺、放血从北方传到内地,在北方盛行。
元太医忽思慧于1330年用汉字撰写了《饮膳正要》一书,这是蒙医药学的第一部典籍,也是中国营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李时珍将其中部分内容收入《本草纲目》之中。
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蒙医金匮》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两千多首,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剂集。
1963年内蒙古多伦头道洼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砭石针,1978年在内蒙古树林召公社出土的青铜针,被考古学界认定为用于针灸,这让蒙古高原的医药学历史一下推到了久远以前的石器时代。

|蒙医外伤治疗与正骨法
据史书记载,形成较早。
由于古代蒙古族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经常发生战争,在骑马、射箭、摔跤中经常发生跌伤。骨折、脱臼、脑震荡等创伤。因此,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正骨及治伤经验,并对于各种兵器刀剑创伤也总结了不少医疗方法,在《蒙古秘史》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在药物学方面,蒙医药家们创造了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特的配制法和用药法等。同时还吸收了西藏。印度等地区和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药物学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结
蒙医药学是蒙古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